七星关“牛”劲十足
“三个大抓”,尤其在大抓产业方面持续发力,全力推动全区肉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走进千溪乡沙垮村的花贵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牛舍,膘肥体壮的安格斯牛、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吃着草料。
合作社负责人王平介绍说:“我养牛已经6年了,养殖场每年牛存栏量400余头,目前销售了一半,存栏量还有216头。今年养殖场的收入很可观,预计总收入在6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,利润能达到100余万元。”
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,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丰厚的收益,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。务工人员徐忠志满脸笑容地说:“我在养殖场上班2年了,主要负责肉牛喂养和卫生,每月有4000元的工资。离家近,还能照顾家里,收入也不错,我很满意。”
据了解,该养殖场有务工人员30余人,根据岗位不同,工资在3500元至6000元每月不等。
为推动肉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,七星关区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举措。一方面,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和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,提升养殖技术水平,通过引进优良品种,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,提高肉牛的品质和产量。另一方面,加强与市场的对接,拓宽销售渠道。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,还积极探索电商销售等新模式,让七星关的肉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此外,七星关区还注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鼓励养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,将牛粪等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,用于周边农田和果园的施肥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,截至2025年6月底,我区肉牛存栏9.4万头,出栏1.7万头,2025年肉牛产业计划突破存栏10万头。
同时,我区现存有栏量1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1个,其中存栏量最大的3个养殖场常年存栏量在500头以上。
肉牛养殖产业已成为七星关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。花贵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平表示:“下一步,我将继续带动周边老百姓自己养牛,通过提供牛崽、进行技术指导等服务方式,带领大家一起发展,共同致富。”
众发畜禽养殖场负责人也表示,计划下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,将占地从40亩扩大至60亩,养殖肉牛规模达到2000头,提供更多就业岗位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。
未来,七星关区将继续加大对肉牛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,不断完善产业链条,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,让肉牛养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“致富密码”,带领更多农民走上富裕之路,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。